67岁移民夫妻在上海浦东新区住450平洋房,千万补偿不愿意拆迁?如今为何一天要打三份工?22年与千里之外的80岁老母亲一面都不见,是什么缘故?
最近在上海浦东新区惠南镇某村游玩,听说附近有移民村,就是从三峡那边搬迁过来的移民,想去采访一下他们,看看他们如今过的怎么样。
在一位热心大姐指引下,我找到了这户移民家的房子,第一眼看到房子的时候,我就很惊讶,三层的洋房上上下下透露着富贵和大气,我迫不及待想要采访一下这户人家。

夫妻自己建的房子
以下就是我和房主大姐大哥的采访内容,采用问答的形式记录,
是啊,我们就是重庆云阳那边的嘛,重庆云阳就住在江边上,我们的房子淹了,土地也淹了,就给我们安置的啊,不愿意安置的人也可以靠后(房子后迁到其他地方)。我们也不愿意来,但是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就住在水边上。那个时候好多村里的都没有来,自愿搬迁到其他近的地方去了。
2001年,21年了,过了7月份儿就22年了,我今年65岁了,我来的时候42岁嘛,我跟你讲妹妹,我过来的时候,我两个女儿,大女儿14岁,小女儿7岁,现在大女儿都结婚了,小孩都十几岁了,我小女儿30岁了,都还没成家。
我原先的房子150平嘛,一上一下两层,后来我们找村里和镇里打报告,村里看我们小孩大了,就让我们在上面加了一层。
我们自己家里呀,我们每一年都在这里过的,我们是这样的,我们夫妻就两个女儿,两个女儿都嫁出去,我又不招女婿的,我们的财产都是给两个女儿,我老家妈妈都80多岁了,没有时间回去看她。
我们也想回去,但是回不成。我大女儿现在结婚住在我家里,我们夫妻俩都还在上班,没有时间回去。我现在回去陪我妈,我以后老了走不动了谁来养我啊。
我们就是每年年头上,我妈妈生日,我们就是2000还是3000的给钱,平时给点零花钱给妈妈。但是回去就是从来没回去过,我老公20年回去了三次,他父母过世的时候回去了,我小女儿29岁了,7岁来到上海一次都没回去过,这一去一回的,我们靠打工赚点钱都不够一趟路费的。
当时过来一点都不习惯,慢慢的习惯了,我自己是讲不来普通话嘛,我没读过书,我普通话讲不好。我们夫妻两个弟弟,你看到我们这么多移民,每个生产队出来28户人家,只有我们夫妻两个是最苦得,为什么跟你讲我们苦啊?
他们来上海,现在退休了,还干什么干呀,我们还在继续做的,我都65岁了,我老公67岁了,还得上班,都是靠自己。做肯定比不做的好,你想我们夫妻两个人5000块钱,你不做,你以后万一生病了,你吃什么。
是啊,妹妹啊,这么多年,随便哪个夫妻没有我们两个辛苦,我们两个打三份工,我退休今年都十年了,加上我们退休工资,也还算可以的。我们就每年省吃俭用,造了这个房子,我们一辈子家当就这个了。来上海就是钱好赚,只要你肯做。
后悔什么,不后悔的,还是来上海好呀,小孩有保障嘛。我们在这边农村,农保1000多。我们都是靠自己的手来做,我们村的村干部对我们很好呀,每年过年到年底,他们来过来看看,拿500块钱,平时的话,对我们挺好的。
有!我们来的都是亲戚,我老公的两个舅舅都来了,一个在嘉定,一个在奉贤,我妹妹也要过来了,准备去嘉定。有亲戚跟没有亲戚一样,没有时间去啊,这就是一样的呀
哈哈哈哈,我是移民哥,乐观一点好啊,这样孩子们也少担心啊,笑一笑身体更健康嘛!这20多年还算可以的呀,就是累一点。妹妹你知道我这个钞票是怎么赚的?
我是移民哥,我现在又在做环卫工人,我老公在观海,晚上我们两个一起回观海,要打扫办公室,我早班还有个马路要打扫,等会儿我吃完饭我还要去打扫马路。
他们说这么大年纪还干的这么辛苦,我说天上掉不下来馅饼,都是靠自己。我自己劳动赚点钱,用的也方便。
我们夫妻两个一辈子就这个房子这点家当了,就三层,每一层三个房间,这个房子在市区要1200多万,但是我们这里不是市区,我还是喜欢住这样的房子,但是孩子要读书,现在要拆迁,我们夫妻两个都不愿意,这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房子,住了这么多年有感情啊!
有补贴,我这个房子上下300平,86000块钱,国家补贴一半,我们自己还出了4万多,国家有生产安置费,一个人是16600块钱,我们家就是4个人,补了六七万,再就是一人一亩地,你看前面那就是我们的自留地。补贴的钱没到我们手里,要收基础设施费一个人10600,就扣了5万多,这个扣的钱就拿来建我们这个房子。
他们本地人还不相信,说我们的房子是国家建的,就是我们老家拆迁补贴的钱补到上海这边了。这个房子国家给无息贷款15年,一个人只能贷6500,再不够自己想办法,我老公在老家那边做砖窑厂的,自己做老板,到浦东这里就干不成了呀。
我们这个房子后面30米还有一套房子,是租给别人的,有两层,100多个平方,从后面上去,我就是房子多,这些房子空着的,放扫把车子,这都是我扫马路的放在这里。等小女儿结婚了,我们手里还是有点钱的,那样就够养老了。
跟这对夫妻寒暄之后采访就结束了,这对夫妻非常健谈,是我以往没有遇到过的,夫妻两个从重庆云阳搬迁过来,背井离乡,这么多年不求人,靠自己双手把日子越过越好,65岁的年纪,在上海,家里还有几百平的大房子,两个女儿,应该是到了安心养老的年纪,这对夫妻还在辛苦工作,网友都表示很疑惑。我也衷心祝愿他们身体健健康康,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对三峡移民到上海浦东新区,你有什么看法呢?请在下方留言。
五月初的涪陵,时阴时雨时艳阳,天气就象一个正值青春期的少年,时不时的要耍耍小性子。凌晨4点多,睦和村还在大江的臂弯中沉睡,我和导演一行人等便匆匆告别周公,披着满天星斗上路了。睦和村的日出是导演张道伟想要捕捉的镜头。伟哥是个有思想有情怀的导演,一米八三的身材高魁伟岸,我曾戏言他的体积有175的库容,这也是三峡大坝蓄水时的最高水位线。
2001年5月12日晚上,三峡库区云阳外迁移民在老屋吃最后一顿团圆饭2001年5月13日,重庆三峡库区云阳县首批外迁移民启动2001年5月14日,重庆三峡库区云阳县故陵镇2014名移民乘船经过建设中的三峡大坝工地。2001年5月15日,三峡库区云阳县外迁江苏南通移民蒋永蕾于轮船上产下女婴,取名杨渝苏。
9日是上海恢复出国(境)证件办理相关业务后的首个工作日。上午9时,已有不少预约了当日办证的申请人来到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办证大厅门口,经工作人员核验预约信息后,依次进入办理。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进入出入境办证大厅已不再需要扫码测温,规范佩戴口罩即可。资料图 摄影:程功为有效应对办证高峰,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进一步优化了办证流程,上海全市20个出入境办证大厅的近150个受理窗口全量开放,一网通办平台、随申办app等小程序均开放预约通道。
随着留学热潮的不断升温,每个学生都想找到最合适的留学中介,以确保留学过程的顺利和成功。而面对鱼龙混杂的留学市场,通过何种渠道才能选出一家能力在线的中介并判断其专业资质、经验和服务质量是否能够为自己的留学之路提供最大的帮助和支持呢?且听小编慢慢道来~★通过广告宣传了解在搜索栏中输入与留学有关的关键词,会马上看到各类广告,点开广告
今天上午,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在永久居留事务服务中心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外国人移民融入服务活动,8名最新获批中国永久居留资格的外籍人士获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来自10余个国家的30多名在沪永居或常住的外籍人士及其家属参加了活动。图说:一场别开生面的外国人移民融入服务活动今天举行。出入境管理局供图
2019年冬天,一张一个男人背着一树桃花的照片,忽然出现在互联网上,击中了许多中国人的心。照片的主人公,是来自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的山民,刘敏华。十年前的春天,作为三峡库区移民的刘敏华,「在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永别时,小心翼翼地带上了家门口的一棵桃树」。 ①屋檐下静默的男人,和他狭长背篼里那株盛放的桃花,激起观看者胸中无限心事。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929位真人故事我是移民哥,70后,上海人。报名上小学时不会游泳的我被扔进深水区,浮上来后我在体校游泳队待了8年。小升初,我因体育特长加了40分后顺利进入重点初中。本以为顺风顺水的我,却因2分之差无缘警校。技校毕业的我从推销员一路干到市场总监,随后又自己创业。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环境,我选择出国。
引言采访三峡外迁上海的移民中,刘叔是我遇到的一位态度非常“强硬”的人,采访过程中,刘叔甚至直接喊出,我就是上海人,我死都要死在上海。而关于他的故事,也让我非常感动,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故事吧。今天我来到上海嘉定区的娄塘镇,据说这里在2004年的时候,接收了很多来自三峡库区的移民。2004年 9月1日,重庆云阳县的刘建军(故事里我们称刘叔)背着龙凤胎儿女抵达上海。
【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及时获取国际教育,科技,文化,经济及世界语(esperanto)最新资讯】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其建设时间之长、建设难度之大、涉及难题之多,是全世界范围内都不曾遇到过的。这其中,最大的困境,恐怕还在于水库修建区域的大量居民应该如何疏散。上百万人,背井离乡,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安置会成为巨大的不稳定因素,而如果妥善安置则不仅能完成项目,还能作为中国管理水平的样本以鉴后世。
2019年冬天,一张一个男人背着一树桃花的照片,忽然出现在互联网上,击中了许多中国人的心。照片的主人公,是来自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的山民,刘敏华。十年前的春天,作为三峡库区移民的刘敏华,「在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永别时,小心翼翼地带上了家门口的一棵桃树」。 ①屋檐下静默的男人,和他狭长背篼里那株盛放的桃花,激起观看者胸中无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