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现代汉语的标准语属于普通话,这是一种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语言,属于汉语最大方言“官话”的一种。
除了官话之外,汉语还有粤语、赣语、客家语、闽南语等多种方言,至于如何区分哪种方言是官话的一种,哪种不是,有一个稍微简单的判别手法:能不能听懂。比如现在四川人、河南人说家乡话,即使他们说的不是普通话,但大部分人也是能听懂的,因为这属于西南官话、中原官话;但是如果是江西南昌人,广东广州人说家乡话的话,一般外地人是根本听不懂的,因为这是赣语和粤语。
不过,在官话中有这么一系很特殊,这种话和普通话非常像,但是又不是普通话,而且你一旦学会这种话,以后基本就很难再正常说普通话了,大家应该能猜出来我说的是哪种方言了,对的,就是东北话。

东北官话分布地区
为何东北话会出现这么一种奇怪的特点呢?它和普通话究竟是怎样的关系,为何这么像?其实,东北方言呈现这种特殊情况是和东北地区特殊的历史有关的。要说这个,咱们先要了解一下普通话是怎么形成的。
其实现代的普通话最初定位标准语不是建国后,而是民国时期,1923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标准化汉语,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将“国语”改称为“普通话”。

这种话的前身实际是明清官话,明朝一开始是以金陵雅言为正音,即“南京官话”(南京官话与现在南京话是否相同,学界仍有争议),但自永乐迁都后,中国政治重心北移了,所以明清官话腔调逐渐染上以北京语音和北方话腔调,经过时间生成了北京官话。北京官话自清中叶起逐渐流行起来,逐渐取代南京官话成为主流。这大概就是现在的普通话了。

推广普通话是相当重要的任务,不仅是大陆地区,台湾和新马华人所说的标准华语也是普通话
所以说,普通话实际上是融合了中国北方地区各地方言特点所形成的的一种语言。而正巧,东北地区也有同样的特点。
东北现在算是国之重镇,住了一亿多人,但东北的开发实际非常晚,清朝以前的中原王朝的直接控制区基本上只止于辽东,再北就是渔猎民族的控制区了。而清代一开始出于保护自己最初根据地的想法,又封禁了东北,禁止汉人开发,所以东北长时间都有着广大的无人区。
清末,由于东北受外敌觊觎,加之内地人地矛盾尖锐,所以清政府开始开禁东北了,大量北方汉人开始迁徙东北,其中山东人最多,那东北人为何不说山东话呢?这其实是对“闯关东”的误解,“闯关东”不是一堆山东人突然过去就占据了东北,而是人一波一波过去的,和当地土著以及外地人相互影响,并不是山东人一开始就压倒性占据主流。而且移民东北的,也远不止是山东人,还有河北、山西、河南甚至江苏北部的居民。

这些人说的也都是北方话(官话)的一种,由于移民多元,又相互影响,所以东北成为各路北方汉族人民的混居之地,这些人渐渐形成了汉族最晚形成的一个民系——东北民系,他们所操行的北方方言互相影响,和普通话形成过程很像,于是东北话也变得非常接近普通话。
而这些移民的老家呢?他们老家居民因为缺乏外界交流,所以还是说着自己的家乡话,比如河北话、山东话等。
虽然在外人听来,东北话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但实际上东北话各地也有差距,各地东北官话与普通话接近程度各有不同,可这能与移民比重和移民来源有关,比如巴彦周边日母字读音(日乳热等字)相对稳定,而吉林省大部多把日母字读为零声母字,这一点和胶辽官话的特征是一致的。比较特殊地,在黑龙江嘉荫县太平屯分布有冀鲁官话,是当年的东光县、曹县、泰安县等移民带去的。

胶辽官话的分布地区
不过,也有例外,东北有一个地方的方言就不像普通话,而是和山东方言很像,不过这个地方很特殊,因为这地居民所使用的方言即不是一般所说的山东话(齐鲁官话)和东北话(东北官话),而是胶辽官话(青岛话为代表),这个地方就是以大连为中心的辽东半岛地区!
毕竟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离的太近了,辽东半岛的移民来源可一点也不多远,这就是山东胶东地区的居民(主要是莱州府)从海路移居过去的,所以辽东地区居民所操行的方言虽然也受东北方言影响,但基本上就是对面的胶东话。
中国城市人口数量排行榜:谁能夺得人口之冠?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城市人口数量庞大且不断增长。近日,最新的数据发布了2022年和2023年中国城市人口数量排行榜,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些数据让我们对中国的城市格局和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那么,哪座城市将夺得中国人口之冠呢?重庆:人口之王依然稳坐宝座
今日路线:额尔古纳县城拉布大林——三河油菜花地——上、下护林村子——哈乌尔河——自兴林场——恩河午饭——哈乌尔公园——室韦额尔古纳河、中俄边界——临江住宿。早饭后皇帝去邮局盖了章,然后我们登车出发。一路欣赏三河漫山遍野金黄灿烂的油菜田和上、下护林村的民居,在广袤的天地里,几排破败的木头房子在灿烂的油菜花衬托下,显得一派苍茫。
文‖北方宋哥说事前言作为一个中国人,谁都不会忘记那段被日本侵略的历史,无法忘怀那些被残忍杀害无数的国人,据统计这场战争直接和间接造成3500多万人死亡,所以中日两国是有国仇的。这也是现在很多人对待日本敌视的原因。尽管如此,中国人是善良的,日本战败后,有很多无辜的日本平民无法回到日本,选择留在中国,宽容的国人逐渐接纳他们,让他们能在异国他乡有生存机会。
据统计,从1914年到1945年,日本向中国东北总共移民达30万人。原籍鹿儿岛和冲绳县的800多个日本开拓团来到哈尔滨方正县建立伊汉通开拓团,他们把炮台山脚下的正郊屯改名为吉兴村,并在此建起开拓团本部。1945年秋,由于形势不明、处处受阻,亡命途中的日本开拓民在山林里狼奔豕突,无路可走。饥饿、疾病交加,一路上倒毙和自杀的不计其数。
十八世纪,山东的人口暴增超过了土地的承载力,导致人多、地少、粮少、物价上涨,再加上山东地区频发的灾荒,也刺激了山东人民四处流离。诚然,山东移民潮促进东北、山东两地区社会和经济的传播、交流、融合和互补,有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推动东北与关内社会经济和文化更加协调、统一等。关于山东移民对东北地区的影响,学者多有论及,
我们知道,要想真正意义上占有一处殖民地,光靠武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移民政策,将本国人民不断转移到殖民地上,经过长年累月的同化,才能够取得成功。比如历史上俄国对库页岛的占领,印度对锡金的吞并,无不是使用了移民政策。实际上,早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后,日本就开始悄悄往东北移民。到1936年,日本关东军正式制定了所谓的“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禁毒工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巩固提升禁毒"大扫除"专项行动工作成效以及全省禁毒示范县创建成果巩固,认真落实异地移民社区无毒害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禁毒宣传进社区,提高移民搬迁安置点居民禁毒意识,紫云公安联合各乡镇(街道)在移民搬迁安置点开展禁毒宣传活动。有“禁”生命无患,无“毒”健康相伴
唐朝号称“冠带百蛮,车书万里”,是我国历史上最具世界性帝国的时代。在中原直属区域之外,唐朝在周边内附的游牧渔猎民族地区实行羁糜府州制度。这一羁糜制度,共分四级,即羁縻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分别由中央政府任命各族首领为都护、都督、刺史、县令,同时受都护府、边州都督府或节镇的统辖。大唐近三百年,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天下。
大家知道,现代汉语的标准语属于普通话,这是一种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语言,属于汉语最大方言“官话”的一种。除了官话之外,汉语还有粤语、赣语、客家语、闽南语等多种方言,至于如何区分哪种方言是官话的一种,哪种不是,有一个稍微简单的判别手法:能不能听懂。比如现在四川人、河南人说家乡话,即使他们说的不是普通话,但大部分人也是能听懂的,因为这属于西南官话、中原官话;但是如果是江西南昌人,广东广州人说家乡话的话,一般外地人是根本听不懂的,因为这是赣语和粤语。
清代中期,一改清初对东北的移民招垦政策,厉行人口封禁。但禁令并未能阻止移民浪潮,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迁居东北的内地移民日益增加。面对移民迁居的事实,清朝在多种因素考虑下,认可了移民迁居行为,并对不同移民群体实行了相应的落籍举措,由此使得移民转换身份,成为东北户籍人口。这些落籍移民,逐渐成为东北地区民族构成中的主体,并对东北地区的封禁政策、管理体制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山东移民东北国家移民补偿(当年30多万日本东北移民的最终结局)
东北大部分是哪个省的移民(当年曾有30万日本人移民我国东北)
东北移民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当年30多万日本东北移民的最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