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因为瘟疫、战争、政治、环境等因素引起的移民现象屡见不鲜。
明代的“洪洞大槐树”移民,清代的“湖广填四川”移民都堪称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超级大移民。
今天,我们就说说600年前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
洪洞,即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历史上属于山西第一大县。所谓的洪洞大槐树,就是旧时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城北广济寺左边长着的一颗大槐树。
为了组织移民,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给移民人家核发凭照,也就是办理移民手续。洪洞大槐树见证了明代那场移民的风风雨雨。
“移民屯田,开垦荒地”。 明朝组织这场大移民的目的很是明确。
在时光流转中,元代走向末路,各地民不聊生,流民遍野、死者拥路。加上天灾不断,老百姓揭竿而起。在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至至正十年(1350)间,元代共爆发农民起义百余次。天灾加上人祸,老百姓苦不堪言。
“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明朝政权建立之后,必须吞下元代社会留下的苦果。
怎么办?移民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出路。
山西处于太行山和黄河峡谷之间,北有蒙古,西邻陕西,东接河北,南望河南,属于相对稳固的地方。当黄河以北其他地方战火连天的时候,山西相对安稳,大量流民涌入。山西犹如“诺亚方舟”,成为当时北方少有的经济繁盛、人丁兴旺之地。
移民输出,山西自然成为首选。
洪武年间和永乐年间,朝廷共在山西组织了十八次移民。洪武年间,山西人奉命迁移,多则一年数次,少则三五年一次。永乐年间,山西移民的强度有所减弱,而移民的来源却更加广泛,很多人定居山西不久却也被敕令迁去别处。
明代由湖广等地前往山西的移民常常是自发行为,朝廷对这种行为多有限制。而山西大量向外输出移民,却属于国家行动,朝廷给移民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并组织统一迁徙。
老百姓追求有所居、食无忧的生活,已经安居山西,突然要举家迁徙,移民们忧心将来的日子,大多对山西恋恋不舍。
要背井离乡了,驻有朝官的广济寺还在那里,而自己的家却没有了。广济寺旁边的大槐树见证了移民们的依依不舍,见证了移民们离乡时的哀愁。
鸟有巢归,而移民们居无定所。参天的大槐树和树上密密扎扎的鹳鸟巢穴,成为移民们的精神家园。
明朝政权安排他们去了河南、山东、京津冀、皖苏鄂湘、陕甘宁以及晋中、晋北和内蒙古、东三省,远处到了广西,计有五百多个县。
和西汉、隋唐时代的移民相比,明代山西移民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而明代到底有多少人从山西迁移出去,历史粗心,没有详细记载。但是,我们推断洪武至永乐的五十年时间里,山西移民的数量、规模绝对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
大槐树成为洪洞人、平阳人移民的象征,成为山西移民的乡愁。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迁徙之人只记得自己来自山西,是因为明代的大移民而来到了如今的驻地,却不清楚自己到底来自山西的哪里。而无论他们清楚与否,洪洞大槐树都还在那,大槐树在移民们心头的分量也还在那,因而后来洪洞大槐树成为了几乎所有山西移民的“根”,大槐树的地位也更加重要。那句“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洪洞大槐树移民后裔”的说法,如此也变得十分贴切。
事实上,如今的大槐树已是第三代。最初广济寺旁的大槐树与寺庙一样,毁于泛滥洪水。后来在干枯的树干旁,树根又生出第二代大槐树。可惜后来第二代大槐树还是渐渐干枯,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风吹倒。
大槐树记着从前的沧桑,它的生命不屈。果然,第三代大槐树又在第二代槐树的北边慢慢长成,至今很是繁茂。
因为这场移民,明代的户口大量增加,大量荒芜的农田再现生机,北方的经济逐渐得到恢复。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世界上最漫长的路是背井离乡,世界上最悲戚的告别是永别故乡。
洪洞大槐树,记着从前的风云沧桑。
明代山西大移民,数十万人迁移到甘肃,看看有你们家族吗?“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这是一首流传在西北各地的民谣。它的背后就是被人们经常提起的明代山西大移民。数十万人迁移到甘肃,给甘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也奠定了今日甘肃的文化基调。 甘肃的很多家族,追根溯源,或来自山西,或来自江淮,不少人家的族谱上,很明确地记载了当年艰难迁移开拓之路。
在今天的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大部、山东省西部和西南部,广为流传着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古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的歌谣。并且在大家的认知里,明朝的大移民,都是从洪洞县大槐树开始的,那么这个说法正确吗?清朝的洪洞且c清朝洪洞县城图其实任何新兴的事务都有一个探索、总结经验、扩大的过程。
它不是历史,是一个传说;它不是骗局,是一个故事;山西人、洪洞人从来没有骗过谁。故事往往是人造的。我们都知道“故事”二字的含义,但其字面意思是:过去的往事。六百年前的往事,轰轰烈烈地集体出现在一二百年前的家谱中,被写到了纸上,而以前却没有书面记载,无疑它只能是个传说或故事。不仅仅是正史没有记载这一事件,就连移民的发生地洪洞,在从明至清所修的六个版本的县志中,也都对大槐树只字未提。
西域是汉代以来人们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根据《汉书·西域传序》的记载:西域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面止于玉门、阳关而与汉接壤,西面则以葱岭为界。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今中国新疆轮台县东南)设西域都护府,颁行朝廷号令,西域诸国与中原王朝之间的臣属关系自此完全确立。
灾民的大批外迁,在实际上构成了对于中国传统户籍制度的挑战与否定。在实施严格户籍制度的时代,普通民户没有随意迁徙的自由,户籍是政府征收赋税的根本依据,脱离户籍也就意味着逃避赋役的义务。如以明代民户分类为例,《明史·食货志》称:“其人户避徭役者曰逃户,年饥或避兵他徙者曰流民,有故而出侨于外者曰附籍,朝廷所移民曰移徙。
原创山东即墨古城西门外《李氏族谱》创修序言在今山东半岛的东部青岛、烟台、日照一带,有许多人家的族谱上记载是明代洪武、永乐年间(1368~1424年),从当时云南、小云南移民过来的。据史料记载;在明初的移民大潮中,山东“西三府”(兖州、济南、东昌)的移民主要是从山西移民而来,数量有五十多万人口之多。“东三府”青州...
“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每逢乱世,往往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心狠如曹操,也不由得哀叹道“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根据史料的记载,南宋末年,仅南中国的人口便已经超过了八千万,而经过元末数十年混战,等到朱元璋推翻元朝时,整个中国的人口竟然只剩下了一千六百五十万,仅为南宋的五分之一,朱元璋为了重整山河,在大槐树下发起了一场迁延数十年,影响十八省,涉及1230个姓氏的山西移民浪潮。
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适合来大槐树寻根祭祖你知道移民的历史原因吗?你知道明朝为什么要从山西移民吗?你知道为什么山东、河南、河北很多人的祖先都是山西人?这是因为元朝末年除战乱连年外,水、旱、蝗、疫灾害也接连不断,沉重地打击了元代的大地主阶级,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也教训了明朝皇帝朱元璋,所以巩固自己统治的经济基础,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成了明初的当务之急。
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衣冠南渡……在中国历史上每次大规模移民背后都满是血泪!明初山西大移民有多惨烈呢?根据《明史》《明实录》等史书记载,山西大移民从洪武三年开始,到永乐十五年结束,期间共47年,历经18次,迁往全国30余省市,2217个县市,移民姓氏共881!为什么是山西呢?
“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每逢乱世,往往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心狠如曹操,也不由得哀叹道“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根据史料的记载,南宋末年,仅南中国的人口便已经超过了八千万,而经过元末数十年混战,等到朱元璋推翻元朝时,整个中国的人口竟然只剩下了一千六百五十万,仅为南宋的五分之一,朱元璋为了重整山河,在大槐树下发起了一场迁延数十年,影响十八省,涉及1230个姓氏的山西移民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