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侃 丨作者
导读:为什么说四川人是独一无二的?即便上网搜索“四川人”,也没有多少人能说明白。一些学者将四川人与北方人和南方人作了一番比较后,干脆下了一个定义:不南不北四川人。还有说四川人是亦正亦邪构成的特殊材料,四川人的“邪”,可能是只有四川人才能领会的词,中性偏褒,并不是“邪恶”,而是含有不按常规出牌等含义。
更让人绝对没有想到的是,有些四川人都搞不懂四川人?原来,四川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移民大省,自秦朝就开始了,历史上,四川经历了怎样的人口结构和行政区划变迁呢。重庆直辖以前,四川就是全国率先突破一亿人口的人口大省。如今,四川省8000多万人口的祖先,又是从何而来呢?我们一起来探讨。
四川的历史 一部移民史
第一次移民:早在先秦时期的古蜀国,羌族首领蚕丛率领族人,顺岷江一路南下,来到了成都平原,开创了蜀国,据说有8万人,时间跨度千年以上,蜀国参与了不少战争,公元前316年被秦国所灭。
专家对古蜀国的历史进行探究,发现古蜀国之所以走向了灭亡,更大的原因是气候问题以及地震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比如洪水等使得古蜀国的都城都无法幸免于难,让这个曾经辉煌无比的国度,逐渐走向了衰亡,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秦国为了获得巴蜀地区富足的物质和人力资源,开始了灭蜀的计划。
第二次大移民:秦向蜀移民。据记载,一共迁入了1万户,按照一家四五人计算,就有5万人左右,虽然大部分是关中人,但足以改变了当时的人口结构。
公元前256年,李冰作为蜀郡太守,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将成都平原滋润成了千里沃土,粮食产量大增,使蜀地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高速期,而这一高峰直到数百年后的盛唐才被超越。
1992年3月,成都龙泉驿发现的上百座墓葬里,井然有序地排列着2000多年前戍守蜀地的秦国士兵,这就更加证明了“移秦民万家”的事实。
第三次大移民:汉末至三国蜀汉,到蜀汉灭亡时,四川人口超过100万户,大约在500万人。
东汉末年,益州作为远离中原战乱之地的大州,吸引了身为汉室宗亲的刘焉、刘璋父子率部入蜀。
公元214年,刘备夺取益州,部下的10万士民也随之进入蜀中。公元263年攻灭蜀汉的曹魏大军也有一部分留驻蜀中。
第四次大移民:西晋后期,秦雍二州(指的是甘肃、陕西一带)的10多万人经汉中入蜀。
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时期,整个中国都处在混乱中,四川亦是如此。“五胡乱华”时期,四川人口减少到了20-30万户。
第五次大移民:隋唐时期至五代时期,高素质的人口迁入蜀地。四川地区户数发展到约200万,1000万人左右。
进入隋唐后,中国开始了一个政局相对稳定的时期,沃野千里的蜀地又迎来了发展黄金期,移民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文化技术,直接推动了四川经济的快速发展。
盛唐时期,当时天下盛传“扬一益二”的说法就是指四川,成都也成为了当时天下公认的繁华之地。
晚唐时期有两位唐朝皇帝入蜀避难:唐德宗与唐僖宗。唐朝灭亡后,节度使王建、孟知祥先后在四川地区建立起前蜀、后蜀政权,前后历时49年,依然是全国最为繁荣的地区。
第六次大移民:宋朝灭后蜀,大肆烧杀抢掠,让蜀中人口大减,引来外省移民入蜀。
南宋时期,公元1223年,四川人口达1200多万,这个数字是19世纪初期以前,历史上四川人口的最大值。 北宋时,四川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益州交子。也有因此说,南宋时期,三分之一的赋税来自于四川,这就足以说明四川之富庶。
但令人遗憾的是,南宋没有抗住蒙古铁骑的砍杀。宋、蒙双方围绕四川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1227年-1279年)的争夺,这过程中四川人口锐减,由1300万减少到60万,人口损失达95 %以上,到元朝时居然只剩下10万多户……
第七次大移民:元末明初,南方移民大批进入四川, 进入蜀地的湖广人,主要有三类:一是因战避乱的;二是跟随明玉珍入川的;三是明初被流放的元蒙降兵降民。
四川邻水的甘氏、遂宁的张氏、乐山的邹氏、资中的冷氏、宜宾的樊氏等等都是元末明初入川的湖广人。
经过明玉珍和朱元璋的大力移民之后,到洪武十四年(1381年),四川人口已上升到146万,到明末时又达到了400万左右。但和宋朝相比,依然差得很远。先前的人口旺盛景象,到明朝灭亡都没有出现。
永远让人痛心的是,明末清初四川地区再次经历了一场浩劫,1639年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入川,1644年张献忠第二次入蜀后建立大西政权。
据相关史料记载:张献忠入蜀后大肆屠杀当地民众,也有认为可能是后来满清王朝的栽赃。具体到底是谁杀的,说法很多,但肯定的是张献忠肯定不是什么好人!
到底杀了多少人?历史上恐怕永远无法准确统计,明史上称有60多万。张献忠入四川,彻底摧毁了四川的经济与文化,是一次历史大倒退,更是古蜀以来四川三千年文明史跌入最黑暗的年代。
后来,史学家对四川历史有一句话的评价:“天下未乱蜀先乱 天下已治蜀未治”。
第八次大移民:明末清初大移民,前后延续一百多年,四川人口超4千万。
根据康熙年间的统计,截止1685年,四川人口只剩下了9万多人,而此时清王朝全国人口是2360万人。
面对巨大的人口缺口,1694年,康熙帝颁布了一份名为《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的诏书,下令从山西、陕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 这些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1.凡自愿入川的,政府将无偿提供永久性田亩若干;携带妻子入蜀者,准其入籍。
2.凡自愿返川的,除享有原有土地田产数量外,新增永久性田亩若干。
3.凡获得永久性田亩地产的移民人口,无论其籍贯来源何处,自获得田亩地产之日起,一律享受五年免税政策。其新滋生的人口,十年内免除一切税赋。
4.在落实上述事项过程中绩效显著的地方官员,将视具体业绩情况,分别给予表彰、奖励、升迁。
康熙发布的移民诏书
明末清初的的大移民前后延续100多年。1651年,四川仪陇县的土著居民只有十多户,而10年后的同治十年,已达到10多万人。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四川总人口近1000万,60%以上是移民而来。到嘉靖十七年(1812年),升至2100万人;清宣统年间,四川人口达4410万。
江西填湖广 湖广填四川
? 一部移民史,错综复杂,战争是重要因素,演绎着人间的悲欢离合,是四川惨痛的记忆,更是移民血脉里流淌着的寻找幸福生活的源泉,正是他们给四川注入了最为精彩而强大的活力。
四川人的脱胎换骨始于“湖广填四川”,实际上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元末明初,这一时期进入四川的移民主要来自当时的湖广行省,而湖广地区的人口则主要从江西地区得到补充。
第二阶段发生在明末清初,有关资料显示,从康熙七年(1668年)到乾隆十年(1745年)不到80年的时间里,各省陆续入川的移民约160万。
大约从康熙五十年起,不再鼓励移民入川,然而民间自发的移民入川浪潮并未就此停止。后来乾隆、嘉庆年间又有400多万人流入四川。
康熙年间由政府主导的湖广填四川是为了恢复四川地区的繁荣,然而后期乾隆、嘉庆年间自发形成的大规模入川浪潮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这里还有一些插曲,需要大家了解:北宋时期,设西川路,管理整个四川、重庆和陕西小部分地区;几十年后,西川路分为了四个路,史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这个名字就此诞生了。
据清末《成都通览》记录“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广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湖广填四川”带来了什么?首先,真正奠定川渝地区的人口结构。其二,对四川盆地商业贸易的发展、农业技术、地域人文的形成,饮食文化,都产生了史无前例的重大影响。
“湖广填四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社会文化结构最为剧烈的整合。从移民入川的第六代后裔开始,四川涌现出邓小平、朱德、陈毅、刘伯承、聂荣臻、郭沫若、巴金等杰出人物,他们是总设计师、开国元勋,文学巨匠等待……
历代移民,南来北往,逐渐相互融合。正所谓人丁兴旺,首先要有人,才能使得一个家庭,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兴旺。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在历史上,遭受了太多的不幸,能有如今的成绩,与“湖广填四川”的大举移民有着直接的关系。
作为四川人 祖上来自哪
四川的客家人,大多数是第二次湖广来四川移民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川西的成都东山区域,统称“东山客家”。
所谓东山,其实就是成都以东的一片丘陵地带,而自清代以来,这一带成为客家居住区,成都人便用东山借指客家人,后逐渐成为一个文化概念。
大致范围是成都市区以东到龙泉山的浅丘低山区域,包括洛带、龙潭寺、石板滩、西河、十陵等四川著名的客家乡镇,这一范围内居住有约50万客家人。
非纯客家县市:通江、达县、巴中、仪陇、广安、泸县、泸州、内江、富顺、隆昌、威远、资中、安岳、仁寿、简阳、新津、双流、新都、温江、金堂、广汉、彭县、什邡、西昌、会理等32个。
客家人的渊源是秦代以及东晋后不断南迁的北方汉族,相传在4世纪初(西晋末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因战乱、饥荒等南迁渡江,至9世纪末(唐朝末年)和13世纪初(南宋末年)又有大批汉人南迁粤、闽、赣、川……
据记载,历史上有五次大规模的客家人南迁,时间跨越了近1500年,客家人进四川算是第四次迁徙。
客家这一称谓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给客制度及唐宋时期的客户制度 。移民入籍者皆编入客籍,而客籍人遂称为客家人,在学术界称客家人为东方犹太人,客家人的名人有:孙中山、叶挺、叶剑英、李光耀及上述的四川伟人等。
西康省划入四川:元朝时,青藏高原地区被纳入管理,但并没有推行行省制度,到时清朝时,也仅仅建立了几位镇守将军。西康省位于四川以西的康巴地区,故而得名,省会曾设于康定、雅安等地。全省人口约338.11万,面积45.2万平方公里,接近今天四川的48.6万平方公里。
1955年,西康省被撤消后,以金沙江为界,东西两半分别并入西藏和四川,从此甘孜、凉山、攀枝花、雅安等地顺里成章变了四川),四川也变得更大了。
同样有重要意义的移民四川的还有,抗日战争后以长江中下游为主的移民大量迁入四川。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南下、三线建设、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三峡移民等等和平时代的迁徙。
三线建设时期:入川人员超过百万人。“三线建设”当下年轻人听起来十分陌生的词语。如果不知道三线建设,但一定知道成昆铁路、攀枝花钢铁集团、西昌卫星城……这些响当当的名字,这些都是三线建设的产物。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第一代三线建设的移民中,大部分已经衍生到第三、第四代,这些“移民”总会泛起浓浓乡愁,而年轻一代却慢慢淡薄。
攀枝花70年代时,人口就超20万。在解放初期还是一个荒无人烟,野兽出没的地方,三线建设的兴起,让默默无闻的小地方短短几年就进入工业时代,发展成为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幸福城市。
2010年之后很多攀钢职工返回原籍,但返回后不习惯原籍的生活又回迁至攀枝花。很多人一生注定要奉献给三线建设,但这也足够炫耀一辈子了。
再说说成都的人口,新中国成立时,成都的人口仅有50余万人,短短70年超过两千万,可谓沧海桑田。
当然,这中间成都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区划调整。1950年8月,成都县、华阳县部分区域被划入成都市;1983年温江地区10个县(温江、郫县、灌县、彭县、新都、新津、崇庆、邛崃、蒲江、大邑)并入;2016年5月代管简阳市。
2010年-2020年的10年时间,成都人口净流入近600万,其中外省人口占100多万,其余都是省内流入,南充流入就超过50万。这里面包含有大学生落户近百万,省内外均有;另外还有人才落户成都等。
四川人特殊在哪里
历史上,由于天灾人祸,催生出四川人乐观豁达、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性格。以三星堆、金沙为代表的古蜀文化,包括后来诞生的道教文化,都已浸入四川人的骨髓里。
在物质上,四川人虽然不是最富有的。但在精神上,四川人或许是全世界最享有的。四川人的精神平台就是世俗、文化和自由,生活得有盐有味。
一杯茶、一把竹椅,摆上半天“龙门阵”,悠闲自在的样子让外地人看了眼馋;熟人见面,免不了的话题是哪里好吃,哪里好耍。
但四川人干起事情来,开始时可能默默无闻,后来就会风风火火,到了关键时刻还会轰轰烈烈,绝不拉稀摆带——无川不成军就是永载历史的最好证明。
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四川大地上的“先天下而为”的大事更是层出不穷。在农村改革方面,1980年4月,四川广汉向阳人第一个摘下了“人民公社”的牌子,这一创举在全国农村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第一支股票——“蜀都股份”于1980年12月诞生四川。四川成都于1979年6月率先打破《人民日报》广告禁区。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目前,8000多万的四川人祖籍到底在哪里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来自大江南北的移民,通过一次次的迁徙,在四川盆地沉淀下来,在四川人的眼里,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来了就是四川人……
总之,四川人不只是一个群体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犹如美酒一样绵延流长!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探讨!
▌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公众号
从成都坐飞机去山东济宁,实拍山东农村,感觉和四川太不一样了!第一章:踏上旅程,从成都启程盼望已久的旅程开始了。清晨,我从成都腾飞,踏上前往山东济宁的飞行之旅。心中满是期待和好奇,因为我将要探寻一个和四川完全不同的地方——山东农村。第二章:抵达济宁,初探山东风情经过两个小时的飞行,我终于抵达了济宁机场。
增减省级行政区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中国现有的34个省级行政区之中,除了1997年设立的直辖市重庆、1988年设立的海南省外,其他省区的总体架构和数量,在清朝前期便已基本固定了下来。▲现在中国的省份名字和区划,大体在清朝就已经固定了下来民国中后期及新中国初期,是又一个省区频繁增设或撤销的历史时期,涉及西康、察哈尔、绥远、平原、松江、辽东、辽西、宁夏等9个新省区。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源,针对人才资源,各大城市陆续出台了人才政策,抢人大战火热上演。人口有流入,自然也就有流出,那么我国有哪些人口外流大省呢?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外流人口排名前五名分别是河南、贵州、安徽、广西和四川。前四名人口外流原因很容易分析,河南工业并不发达,缺少就业岗位,所以河南人只能外出打工,贵州是因为地形地貌,而安徽和广西的本地人则是被周边大城市吸引走了。
三峡库区农村外迁移民车队2000年8月13日,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重庆三峡库区首批7000多外迁移民,在各级政府精心组织下告别祖祖辈辈休养生息的故土,走向新生活。这一天,重庆三峡库区数县的农村兄弟,扶老携幼,在送别的亲友簇拥下,一步三回头,乘上汽车,坐着轮船,奔赴陌生的天地……别了,我的乡亲
永兴县移民新区。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许清文 郴州报道平坦宽敞的硬化道路延伸到家门口,干净整洁的秀美屋场坐落于移民村,绿意盎然的蔬果园遍布在庭前院后,晶莹纯朴的笑语声荡漾在美丽的现代乡村……金秋时节,走进永兴三峡移民安置点,一幅“山清、水秀、户净、路畅、村美、业旺”的现代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水通路畅、瓜果飘香、庭新院净、村美业旺、和谐安定的背后,是永兴县委县政府的真切关怀与不懈努力,是永兴县移民工作者的一路坚守、一路护航、一路前行。
2004年8月5日,一列满载三峡移民的列车先后于早晨和中午停靠到了邹城、兖州和济南火车站,新增三峡移民开始入迁山东。在20天内,将有735户3046名三峡移民正式迁徙到我省。2000年,作为试点,我省的广饶县接收了首批来自三峡库区重庆忠县的611位移民。2002年,我省的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济宁、淄博、泰安等市共接收安置了7049名三峡移民
引言采访三峡外迁上海的移民中,刘叔是我遇到的一位态度非常“强硬”的人,采访过程中,刘叔甚至直接喊出,我就是上海人,我死都要死在上海。而关于他的故事,也让我非常感动,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故事吧。今天我来到上海嘉定区的娄塘镇,据说这里在2004年的时候,接收了很多来自三峡库区的移民。2004年 9月1日,重庆云阳县的刘建军(故事里我们称刘叔)背着龙凤胎儿女抵达上海。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的征程上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同步推出“历史上的今天”栏目钩沉那些已然过去的“今天”启迪新时代的奋斗者今天“仍需跋山涉水”在新征程上再创荣光2000年8月17日首批三峡移民抵崇明:到家了!2000年8月17日,由重庆市云阳县启程来沪的首批150户、639位三峡库区移民,乘坐长江“江渝9号”轮安抵上海崇明,并于中午全部到达新居安顿落户。
新手写作不易,请读者朋友们给我一个小小的点赞,这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大叔外迁上海南汇22年后为何直言不稀罕上海户口?大叔说“有苦难言”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叔怎么说,以下是我记录的和大叔的对话,你好大叔,你们这里有三峡移民你知道?我就是从三峡移民过来的,2001年来的,我那个时候就是拖家带口的从老家万州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现在故乡就没有了。
三家分晋,韩,赵,魏是从晋国分出来的。太原,邯郸,开封是晋国的老底子。晋国不分家,秦晋之好将延续,秦始皇统一不了华夏。李闯王杀河南,魏地十室九空。张献忠屠川,川人锐减。于是有山西洪桐大槐树对外移民,湖广填四川移民。朱德元帅在回忆我的母亲文章中有记载,朱老总原籍本是广东,湖广填四川时移民四川。洪桐大槐树移民到全国众多省份。